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转帖]他决定留在西部――记南京大学西部支教志愿者王未未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他决定留在西部――记南京大学西部支教志愿者王未未   
jsj




头衔: 海归上校

头衔: 海归上校


加入时间: 2005/05/30
文章: 449

海归分: 89386





文章标题: [转帖]他决定留在西部――记南京大学西部支教志愿者王未未 (1540 reads)      时间: 2006-6-21 周三, 00:57   

作者:jsj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他决定留在西部――记南京大学西部支教志愿者王未未

文章来源: honde 于 2006-06-09 20:33:48

发信人: tolost (先做,再修改,然后再尝试——行动至上), 信区: NJU_Youth
标 题: 他决定留在西部――记南京大学西部支教志愿者王未未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hu Jun 8 02:05:35 2006)


他决定留在西部
――记南京大学西部支教志愿者王未未

□江明辉 万娟 周涛

“这些年来,那一双双求知和期盼的大眼睛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
静。几乎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晃动着那一张张脏乎乎的小脸,耳边里就有回荡着:我要
上学,我要上学……”
-------王未未
王未未本人拒绝接受采访,文章许多内容均来源自王未未的个人blog、“守望春天”的助
学论坛、记者的报道以及天涯诸多网友的文章。特别感谢:网友安之若泰、缪客。

“十足的傻瓜”?

“做一个十足的傻瓜,我永远也不会后悔!”

都在大家都以为王未未只是在完成他服务期内工作的时候,他却在电话中告诉别人,他决
定长期留在西部。就在前段时间,他接待了一位美籍华侨,这位远洋而来的爱心使者给了
他极大的鼓励,也促使他长期留在西部的决定,也让他的目标成为现实。他说他不担心建
校资金的来源,因为他相信这个世界的好心人。但他担心当地教育的软件——教育资源的
稀缺——部分学校仅有一位老师,上课时几个年级合在一起。从外地来的志愿者也是每天
要翻越近百里的山路去学校上课,就这样每天也只能保证三四个小时的上课时间,教师成
为当地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他决定成立一个基金会,用此方法来解决贫困地区的
学校设施改善和部分教师工资发放,而这些又需要大家的监督和支持。因此他也很苦恼!
然而他的家庭也正是急需他负起责任的时候,他改如何缓和这种矛盾呢?他的堂姐说的很
明白“他的做法很不让我们一家人理解,阻止也阻止不了他!我只能说:家里其实太需要他了
!可是他就那么狠心撇下父母!他的工作热情让我们不相信他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果然,他
一次一次的生病,他也只愿意跟我们讲,我们能瞒着家里就尽量瞒.可是我可怜的姑姑,每次
见到我都是泪流满面,我也是跟她一起哭!”王未未却有他自己的理解方式,“在西行之路
上,我也渐渐地学会解决父母与‘信仰’之间的矛盾。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儿,每次在我
困惑、烦恼、彷徨的时候,上苍,不,准确地应该说是社会上的那些好心人,总会让我看
到希望,帮我解决困难。无数次地被帮,使我已经不敢再奢求什么了。我已经感到自己是
一个很幸福的人了,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我要好好珍惜这个难
得的人生机会,好好的走好人生的每一天、每一步。西行的路是漫长的,我也不知道这条
路会不会有尽头,会不会再回头。走了两年,却发现越走越长,越走越望不见尽头。总是
觉得路走得越多,前方就有更漫长、更艰难的路在等着我去走。或许这一切还都还仅仅是
开始,或许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勇气与经历去体验、去创造。路,
在脚下,我要努力地去行走……”

他的童年

“以后长大了,有能力了,我一定会帮助更多、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这把爱的火炬永远
传递下去……”

2004年7月,王未未毕业于南京大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专业,毕业之际,他选择了加入
国家西部计划远程教育志愿者的行列。自2004年七月到贵州正安县安场镇远程教育站做志
愿者以来,王未未就开始组织“教育辅导站‘一帮一’辅导小组”,为当地的贫困学生寻
找支助对象。几年来,已配成两百多对受助儿童.不仅如此,他还为当地贫困项目募集了大量
资金和无数衣物,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支助几名学生和特困家庭。而当我们想探究王未未当初
为何会做如此的决定时,这就得回溯到他童年记忆中那难以磨灭的感人经历……

在王未未上小学时的一个最寒冷的冬天,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雪花,厄运接连降临到了他
和他的家人头上,先是他伯父因车祸去世了,然后是他的爷爷因肝病复发医治无效,也离
开了人世。父亲因这两件事情已倾其所有而负债累累,这使得本来困窘的家顷刻之间变得
度日如年。就在那时他的老师和同学们向未未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由于王未未小时候性格
比较内向,自尊心强,老师偷偷的发动全班同学进行募捐并把那192.6元钱的捐款交给了他
的父亲。当时他就哭了,哭的如此酣畅淋漓!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他发表了国旗下的讲
话,虽然很多内容已经忘记,可里面最后一句却牢牢的印刻在他的心中,多少年来还时常
在他脑子里盘旋、回响……“以后长大了,有能力了,我一定会帮助更多、更多需要帮助
的人!让这把爱的火炬永远传递下去!”

这也为他以后踏上西部志愿之路埋下了伏笔。

奋力在爱中行走

“人生最可贵的就是拼搏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点。我不知道我到底找
到我的意义点没有,但是我会去努力寻找!”

王未未在贵州遵义市正安县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作为志愿者,他在当地服务超过
两年了。他向别人描绘正安县时用的最多的词是“山清水秀,青山绿水”,但同时这里也
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和贫穷。整个县城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有的只是一条条崎岖泥
泞的山路。王未未大部分时间选择在山区的各个乡镇之间游走。正安县有19个乡镇他就走
访了19个乡镇(这在当地人里面也是少有的)。山区里的很多地方,哪怕摩托车也没法开
,因为三四米宽甚至更窄的山路常年泥泞不堪,而这些山路的一边往往是深达百米的悬崖
。一次王未未失足从山路上滑下了悬崖,悬崖下是个落差几十米的土坡。在努力爬上来后
,他变成了一个泥人。还有一次,他坐的摩托车在稀泥中打滑,整个后轮有一半滑到了悬
崖外,下面是一条怒吼奔腾着的大河。同时那里极度的贫困,让他在开始的半个多月的时
间里感觉难以承受。在那里,有很多大龄的小学生;有很多因家庭贫困,而被迫很小就出
去打工挣钱的孩子;有很多身居深山,连白天都能见到野猪的人家;有很多没有父母的孤
儿;有很多因家庭贫困,从小就担负起沉重的家庭重担的孩子们……王未未曾经遇到过一
个山里家庭,方圆三公里内只有那一户人家,房子是用石头堆出来的,房顶的塑料薄膜及
枯枝烂叶在风中摇曳……破旧的让人很难相信会有人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王未未到她家
时,妈妈正在山上摘野果准备给女儿吃,因为家里已经没有了下锅的粮食。王未未说自己
当时心里很难过,只觉得眼睛酸酸的,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进到屋子里就更别提了,
像样的家当一件也没有,所有东西加起来的总价值不超过10块钱。破锅烂碗的就连一粒盐
都找不到,更别提什么油水了。山里的人很朴实,母亲热情地从家中拿出一把用树皮包着
的花生给他们吃。王未未没有说自己当时有没有吃花生,只说一句:“那个花生是她家用
来当花生种子的。”大家的眼睛一直都是泪汪汪的,临走的时候他和同行的人把身上的钱
和干粮总之能掏的都掏出来给了这个母亲。“这儿有外界想象不到的生活条件”去年冬天
在走访一家人时,他发现一个孩子居然在下雪的高山上住在房顶上,仅盖着一层毯子,王
未未后来给那个孩子送去了被子。一直到现在,他还牵挂着这家人 。

从2005年5月开始,他就往返于安场镇,正安县,梅子坝三地。这里面的许多开销(例如他
的路费)都得自掏腰包。通过自己的实地调查了解,他发现这里的情况是“越往上读越难
”。像在正安县这样的县城,一个小学生的学费大概是80元/人•年,初中生的学费
估计500元以内吧(这对于大多数家庭也是捉襟见肘的),而且每年约有1万4千名初中毕业
生,但由于全县只有两所高中,都位于县城,距离许多学生的家都非常远,学校基本实行
住校制,学杂费加上伙食费一年至少要1000元以上, 实际情况是高中入学的学生只有120
0人(比例不到一成)。他去年就遇到一个山里的女孩考上了高中,但家里因太穷不同意她
入学。王未未往那个山村跑了很多次,但家长的工作就是做不通。“如果她不上学,马上
面临着的就是出去打工,命运就可能仍然延续着老路。”在帮她找到资助人后,女孩现在
终于坐在了高中的教室里,在一封信上,女孩对王未未说:“王老师,我一定要考上大学
。”

痛并快乐着

“他1.85的大个,掉肉都掉到120斤了……”
“虽然现在我没钱,但我有爱心,这是最富有的”

记者虽然没有亲眼见过王未未本人,但通过他的个人blog以及发在南大小百合上的一些关
于他那边生活的照片,可以看出他其实一个很阳光很帅气的大男孩,但也显得瘦骨嶙峋—
—他说他来这儿之前的体重有152斤,但到现在,由于营养不良加上长期身体超负荷运转,
他1.85的大个,掉肉都掉到只剩下120斤了。几年的山里生活,严重损伤了王未未的肠胃,
导致肠部伴有炎症,从这个春天的开始他就没有停止过一天的腹泻。有人告诉我们,他所
谓的面,就是烧开的开水里放下白色面条,没有油水,没有蔬菜。有一位网友回忆到:“
一次,我在吃西瓜。他说,我有一年没吃到西瓜了。因为资源匮乏所以这里物价也相当的
不低——一碗面也要三块钱,叮嘱了不要放辣椒,但出来的一定会有辣椒。他说,因为住
在山边,满屋子嗡嗡的飞虫,他说落下的虫的尸体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他的皮肤上布满
红色的肿块,因为忍不住的搔痒,开始腐烂。” 即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王未未也从来
没有打过退堂鼓,在自己努力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发动更多的人……因为他相信这个社会
的好心人要比想象中要多得多,而且整个社会也比想象中要美好得多。2005年底王未未联
合浙江的一名热心网友共同自发建立了名为“守望春天”的助学论坛,后来不断的壮大,
现在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人自愿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通过网络论坛的方式向社会各
界寻求援助之手——结对帮助困难学生、帮助重建校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支教。在随后
的日子里,不断有大量捐款以及文具、书籍、衣物等各种捐助物资向这里寄来。当年整个
冬天就总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将近两万余件的衣物,价值近万元的文具用品,每天王未
未都会从邮局里推回满满一车的包裹,心里的那种感觉是多么得温暖。就这样:一个个失
学孩子在素未蒙面的热心人的资助下得以重返校园;一批批救助物资陆续到达孩子们的手
里;一所所校舍也即将破土动工。王未未经常会收到一些陌生朋友发来的短信或者电话,
说什么敬佩之类的话语,每当他看到和听到这些词汇,他总会感到无比惭愧,因为他并没
感觉到自己做了些什么,更谈不上什么敬佩,他说“自己怎么说还拿着国家的补助金,帮
助这些孩子,做大家所认为的善事,原本对他来说就是理所当然的、应当做的,而且是他
的工作。恰恰相反的是:真正在做事情、在起关键作用的是大家,是这一个又一个的无数
的陌生的不知姓名的热心朋友们!如果没有了这些朋友的支持与努力,这里的孩子怎么会
受到那么多的帮助呢?如果没有了这些朋友,自己的所有付出不会得到任何结果,所有的
想法也只能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空想!” 一年半以来,王未未认识了无数的好心人,大家的
热情与付出打动着他,大家的善良与真诚感动着他。当他在白天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陡峭
的山路上的时候,朋友的电话会使王未未忘记饥饿与疲劳;当他在夜晚痛苦地失眠的时候
,朋友的短信会让他忘记孤独与寂寞;当王未未遇到困难并感到无助的时候,朋友的安慰
会让他感到满怀信心……经常会有很多的朋友给王未未寄来一些好吃的食品和日常生活用
品,他身上所穿的衣服、鞋子、袜子,用的手机,吃的药等等都是这些朋友给他买的,甚
至有时连生活费他的这些朋友都给我寄来了。谁会知道王未未的心里会是什么复杂感受呢
?在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幸福的同时,他也感到了来自社会的莫大压力与责任,因为他的
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己,他不能让大家失望,自己以后要做更多更好的事情来回报
大家。有人曾质疑他说“他你什么都没有,凭什么能把它做好呢?”然而他却质朴的回答
道:“虽然现在我没钱,但我有爱心,这是最富有的”,恰恰正是这份爱心给正安县的孩
子和教育事业带来了无穷的希望和源源不断的救助。

无法触及的伤口

“在离家的日子里,让我牵挂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家……”

有人问他,你的父母呢?他闷在那里不说话。父母是他无法触及的伤口。他的家庭本不宽
裕。父亲是一个退伍军人,靠着每天早上送牛奶来补贴家用。父亲年轻的时候,在新疆的
南疆当过兵。起初工作是切割铁管,是用人力的,每天要割上十几个小时。工作场地是厂
房外面的一片空地,一个四条腿的大铁架子上固定着的一架老虎钳、一把人力切割刀、一
把油刷、一片半截锯片、几个备用的圆圆的小切割刀头,这些就是全部工具。后来也做过
焊工(包括电焊、气焊)、车工、漆工,也跑过销售,当过仓库保管员、质检员,也在食
堂做过厨子。在他的记忆中,父亲最擅长、做得最久的就是电焊。到现在有的时候还会找
机会去做点这样的活。电焊是一种很辛苦而且很受罪的活儿。多少年了,王未未和他母亲
经常被父亲那脱了一层又一层皮的皮肤,以及那过度劳累的样子而心痛。父亲的双手、腿
脚上也没少挨过烫伤、划伤、砸伤,有时候旧伤还没愈合,新伤又来了。有一次,听说父
亲在干活的时候,因不小心,头被铁管砸伤了,脚也被砸伤了。还有一次父亲找到了在医
院里搬运药品的工作,每天早上送完牛奶以后,就立即赶到医院去上班。结果班还没上几
天,却在搬运药品的时候,因不小心把药品摔坏了,而丢掉了那份难得的工作。那些药品
都是很贵重的,他赔不起,所以他只好连工钱也没领到就被医院辞去了。其实他心里很清
楚,父亲根本就不是因为不小心,每天他那么劳累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时间。后来王未未说
到这件事时,心里仍然带着深深的伤痕:“当时就有种想哭的感觉,我感到从小到大一直
都很对不起我的父母,因为他们一辈子都在劳累。”母亲留在家里,她是一个聋哑人。想
儿子的时候,只会偷偷的落泪。每次叫母亲的时候,王未未都是跑到她的面前拉着她的手
,或者拍拍她,让她知道在叫她。“有时候——都不记得是在什么场合,也‘叫’过‘妈
妈’这两个字(准确地说应该是说,而不是叫),母亲只能从那一张一合的嘴唇上感受到
在叫她。”在博客中王未未记下这句略带委屈的话语。虽说他的父亲一直还是很理解他,
支持他的。但这种支持在他的父亲得知他在那里病倒了,躺进了医院以后便宣告倒塌。两
个善良人的争执以他父亲黯然离开医院而告终。他的父亲没有见过他所在镇的穷山恶水,
没有见过他的小黑屋,也并不知道他在那边吃了上顿没下顿,如果他知道,他一定会带回
他的儿子。同样身在西部的王未未在日记里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在离家的日子里,让
我牵挂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家想念家里的那终年劳累的父母和年迈的奶奶,总是担心他们会
不注意自己的身体而生病,担心冬天里父母会因路面结冰而滑倒,担心他们平时舍不得吃
喝、舍不得穿衣,总之我会牵挂他们的一切、一切。自此,我才开始懂得什么是漂泊、什
么是思念。和父亲越来越多的是电话,和母亲越来越多的是信件。”王未未来贵州2年多来
很少有时间回来,05年的春节他独自一人不敢回家,因为他不敢回去,这一年他体重掉的
厉害,他怕爸爸妈妈担心!另有一次王未未去上海参加慈善晚会,事后由于顺路便决定临时
回家,可才呆了2天他便背着行囊坐上了回贵州的火车……


两年多来王未未在贵州遵义市正安县的系列助学活动:
04年12月10日—12月20日,他联合南京大学心理协会举办 “苏黔爱心助学活动”,总筹集
募捐资金13000元,衣物1000余件,书60余本,物品总价值4000余元。
至06年2月底,通过开展“一帮一”行动,成功结对近200名贫困生(包括小学、初中、高
中),每年资助金额达5万元以上。最高受助额达1200元/人•学期(高中生)。
通过“阳光之心”行动募集到助学资金6050元,共资助了9名贫困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均来
自安场镇的贫困家庭,其中他们有的是父母双亡,有的是单亲,有的是父母残疾……
组织 “整理您的衣柜,奉献您的爱心”捐衣助学活动,截止至2005年10月,已收到全国各
地的衣物2000余件,总价值达8000元左右。
05年9月中旬,进一步举办“阳光之心”校服捐助行动,杭州一家公司为安场镇解放小学和
丰岩小学两个学校的76名学生免费统一量体定制校服,总价值达5168元。
05年10月他发起“情暖西部”——大型保暖物资捐助活动,截止至2006年2月,共收到全国
各地邮寄的包裹近千件,衣物2万余件,书本两百余本,文具价值2万余元,新棉被75床,
毛毯25床。总价值达13.6万余元。
成功获得在美国的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的20万资助,用以修建小雅镇的梅子坝学
校;06年4月9日与香港培才教育基金会在遵义签订了30万资助红岩完小建校的协议;以网
络捐款的形式筹集12万元用来修建第三所学校。

记者手记

我常想,如果我生活在那里,会是如何一番模样?他们不能选择出生,但是我们不能让他
们深陷贫穷而无动于衷,深陷无知而不提醒。贫穷是无辜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们需要我
们的帮助是真实的,我们只要小小的行动就能解决他们大大的困难,这也是真实的。比如
说那里一个小学生一学期的学费是80元,而80元能做什么呢?有时候还不够我们给别人买
一个生日蛋糕的!而那却是摆在孩子们面前的鸿沟。也许扶贫是长远的计划,之所以会有
贫困,最根本还是因为教育出了问题.而要改变一个地方的教育现状,远远不是靠资助几个
学生,捐献一些东西那么简单。也许以后的哪一天你会发现孩子们的学费已不是问题,大
家都能上学了,但他们除了几本陈旧的课本以外,没有多少其他的读物,更不可能有像图
书馆,电脑室这样的地方!他们的老师也最多只能是初中或者高中毕业,而教授、讲师一
类的老师是从来也不会在他们的山村里有过的,也许连听都听过…….我认为国家应该在物
质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提供给他们一个相对平等的教育环境和机会。其次还必须改变
整个社会和人们的传统观念——助学不应该成为一种施舍,而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时
尚!像未未这样的志愿者,虽然没有钱,但凭着无私而火热的爱心,将自己的一生完全投
身于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他们是让我们感动的,而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学生
,你又可以来做些什么呢?
“以己之力,做力所能及之事……”












 





作者:jsj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转帖]首批海归项目入驻“南京硅谷” .老狼学学吧,是一个留学生团体与政府... 海归主坛 2010-1-07 周四, 16:05
[转帖] 方舟子关于南京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研究员顾肃散布谣言搞迫害的声明 海归茶馆 2012-10-03 周三, 09:17
宁波开发区留创园参加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 宁波创业园 2008-12-12 周五, 10:35
[新闻][转帖]南京大学发生研究生互杀命案:当众将死者头割下 海归论坛 2006-5-26 周五, 06:19
[转帖]一位女性去西藏看天葬后写的感言 8288博客 海归茶馆 2014-10-13 周一, 13:36
[转帖]我自己的东西让别人用用难道也有错吗? 海归酒吧 2014-2-11 周二, 23:36
[转帖]上帝阻击新西兰 海归商务 2012-7-31 周二, 00:53
[转帖]南京五星级饭店洗碗女工留剩菜为儿子补营养遭开除 海归商务 2012-3-01 周四, 01:20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jsj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转帖]他决定留在西部――记南京大学西部支教志愿者王未未 -- jsj - (7722 Byte) 2006-6-21 周三, 00:57 (1540 reads)
    • Photo -- jsj - (0 Byte) 2006-6-21 周三, 01:05 (462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5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