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   
所跟贴 ... -- 吴越 - (0 Byte) 2004-9-06 周一, 13:24 (1668 reads)
dontbesocute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中将

头衔: 海归中将
声望: 专家

加入时间: 2004/08/05
文章: 3020

海归分: 624866





文章标题: 我为什么喜欢严歌苓 (492 reads)      时间: 2004-9-06 周一, 16:04   

作者:dontbesocute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我喜欢她首先是因为她可以狠狠地把女性的苦难写下来,下笔毫不留情,不自怜,不自恋,不掩饰,但也不故意招摇。这样的女作家真的不多,王安忆也算一个。“红颜薄命”是她偏爱的题材,从早些年的《少女小渔》到去年的《谁家有女初长成》,一直是这样,这可能是很多人对她不感兴趣的原因。她曾经过过很苦的生活,但是当她写下来的时候,却读不出一点哀怨或者自怜的味道,比如《无出路咖啡馆》。她的文字早些年不怎么样,但现在越来越老道,而且很俏皮,可堪把玩。她对语言有着天生的灵气。

附:《主流与边缘》by严歌苓

我总想给读者一个好听的故事。好听的故事该有精彩的情节,有出奇不意的发展,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最主要的是通过所有的冲突,一个个人物活起来了,读者们与这些人物渐渐相处得难舍难分,因他们产生了爱、憎、怜、恶。

我又总是瞧不起仅仅讲好听故事的作者。他们使我想起文学的最初级形态:说唱文学。我总是希望我所讲的好听的故事不只是现象;所有现象都能成为读者探向其本质的窥口。所有人物的行为的秘径都只是一条了解此人物的秘径,而条条秘径都该通向一个个深不可测的人格的秘密。谁都弄不清自已的人格中容纳了多少未知的素质——秘密的素质,不到特定环境它不会甦醒,一跃而现于人的行为表层。正因为人在非常环境中会有层出不穷的意外行为,而所有行为都折射出人格最深处不可看透的秘密,我们才需要小说。人的多变,反复无常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于是,我又总在寻找这个“特定环境”,以给我的人物充分的表演空间。将他们从特定环境中摘出,我们或许永远不会有机会发现他们的人格中有那么丰富的潜藏,那么深远、神秘。如维吉尼亚·沃尔芙(Virginia Woolf)说的:“走向人内心的路,永远比走向外部世界要漫长得多。”

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一群瘦小的东方人,从泊于十九世纪的美国西海岸的一艘艘木船上走下来,不远万里,只因为听说这片陌生国土藏有金子,他们拖着长辫,戴着竹斗笠,一根扁担肩起全部家当。他们中极偶然的会有一个、两个女人,拳头大的脚上套着绣鞋。这样的一群人和整个美国社会差异之大,是可以想见的。这就是我为扶桑、克里斯、大勇找着的特定环境。这是两种文化谁吞没谁、谁消化谁的特定环境。任何人物、任何故事放进这个环境中决不可能仅仅是故事正身。由于差异,由于对差异的意识,我们最早踏上这块国土的先辈不可能不产生一种奇特的自我知觉;别人没有辫子,因此他们对自已的辫子始终有着最敏锐、脆弱的感知。在美国人以剪辫子做为欺凌、侮辱方式时,他们感到的疼痛是超乎肉体的。再有,美国警察在逮捕中国人后总以革去辫子来给予精神上的惩罚。这种象征性的惩罚使被捕的人甚至不能彻底回归于自已的同类。因此,辫子简直就成了露于肉体之外的,最先感知冷暖、痛痒的一束赤裸的神经!在如此的敏感程度下,人对世界的认识不可能客观,不可能正常。任何事物在他们心理上激起的反应,不可能不被夸大、变形。人的那些原本会永远沉睡的本性不可能不被惊动,从而给人们一些超常的、难以理喻的行为。对自身、对世界失常的认识,该是文学的缘起。

已不再是好听的故事了。不仅仅是了。人物内在的戏剧性远大于外在了,因为那高倍数的敏感。移民,这个特定环境把这种奇特的敏感诱发出来。

这一脉相承的敏感,也蠕动在我们身上——我们排行第五代移民。为什么老是说移民文学是边缘文学呢?文学是人学,这是名Cliché。任何能让文学家了解人学的环境、事件、生命形态被平等地看待,而不分主流、边缘。文学从不歧视它生存的地方,文学也从不选择它生根繁盛的土壤。有人的地方,有人之痛苦的地方,就是产生文学正宗的地方。有中国人的地方,就应该发生正宗的、主流的中国文学。

有多少作家是在离开乡土后,在飘泊过程中变得更加优秀了?康拉德(Joseph Conrad)、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昆德拉(Milan Kundera)、伊莎贝拉·阿言德(Isabel Auendene)……他们有的写移民后的生活,即便是写曾经在祖国的生活,也由于添了那层敏感而使作品添了深度和广度,添了一层与世界、其他民族和语言共通的襟怀。他们的故事和人物走出了俄罗斯、布拉格。这是移民生活给他们视角和思考的决定性的拓展与深化。

我不同意把移民文学叫作边缘文学。要想有力地驳斥,我似乎得拿出比《扶桑》、《海那边》、《少女小渔》、《女房东》更有力量的作品来。电影导演黄建中对我说:“《扶桑》是我生活经验和美学经验之外的东西。我从没想到人可以从那样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所以我觉得它那么好看,觉得耳目一新。”正是因为一百五十年的华人移民史太独特、太色彩浓烈了,它才给我足够的层面和角度,来旁证、反证“人”这门学问,“人”这个自古至今最大的悬疑。人在那里,那里就是文化和文学的主流。

(注:本文为严歌苓长篇小说《扶桑》的序文,《扶桑》荣获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评审奖)



作者:dontbesocute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dontbesocute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