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明朝,要理解一句话:明朝中后期,社会转型的征兆和表现越来越明显,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朝代。明朝处于中国古代君主宗法制社会的巅峰,其制度系统严密、完整,几近于完美。皇帝、内廷、外廷,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权力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皇权似乎是至高无上的,但他却受到了外廷内阁文臣系统的约束,不能为所欲为。因此皇权是有限的。

文臣处于决策中枢,但他们的权力却又受到内廷宦官的监视和抵消。

宦官常常被指责为擅权,但他们拥有的权力从来就没有合法化,其实他们除了皇帝给的权力以外几乎一无所有,皇帝一言即可将任何权阉置于死地。

外廷文臣对于皇帝可以是师,可以是保,可以教育皇帝,可以规谏皇帝,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经常承担为民请命的角色,但他们同时是皇家的奴仆,他们执掌着祖训、礼法,在为皇帝看管着家产。

但是,近2000年的君主宗法制度即将迎来成熟后的蜕变。成熟也意味着终结。君主宗法制度正在解体,维系君主宗法制度的思想理论体系正在解体,支撑君主宗法制度的经济基础正在解体。所以明代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在明朝中后期,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新的思想观念的出现,君权的削弱和解组,使整个社会出现了向近代转化的前兆。有衰就有兴,有死就有生。衰败伴随着成长,颓废预示着新生。旧事物的衰败和颓废,旧权力、旧权威的解体,给新生事物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传统社会走向崩溃,新时代风雨来临。所以,中外一些学者因此把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定在明朝。

另外,从世界范围看,明朝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永乐年间威武浩荡的郑和七下西洋是传统政治推动的产物。而隆庆、万历以后开放民间海外贸易,则是被迫为汹涌的洪水打开闸门。商品经济的发展,追逐商业利益的欲望形成了开放海外贸易的强大的社会推动力。

这时西方传教士的东来又为晚明风景添加了异样的色彩。中国科技的发展水平,使中国知识界有资格与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理念,与高度发达的中国传统科技因此合流。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中国科学家徐光启联手,把中国科技再次推向辉煌。中国人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思想,迎接着与世界领先国家同步发展的机会。

所以,我们说,明朝最终是衰败了,但在衰败中走向了活泼开放,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开启。在这个意义上说,明朝衰败了,中国却正在进步。

我们关注明朝,还因为明朝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的遗迹和影响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映入眼帘的:北京的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长城,南京的明孝陵、明城墙、夫子庙,黄山脚下的明清古民居,苏州城里的明清古街道。许多城市的街巷名称,村庄名称也都是明代留下的。就是舞台上演的戏曲《法门寺》、《游龙戏凤》、《大红袍》、《打严嵩》、《海瑞罢官》、《桃花扇》等等,演绎的也都是明朝的故事。明朝的灭亡才过去三百多年。提起三百六十年前的甲申,也是人人尽知。那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日子。六十年前,郭沫若写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在延安把它列入整风文件,要共产党人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如今建国五十七年了,而甲申还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另外,人们说到历史,常常把明朝与清朝相联,说“明清”。为什么?因为在政治制度上是“清沿明制”。在社会经济文化思想上,明代留下的大量遗产被清代继承。以至于要透彻了解清朝不能不知道明朝,只有知道了明朝才能更好地知道清朝。

前面说过,明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前期,它提出的转型时期的问题,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伴随着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世纪末的颓废与新价值观的蠢动,对传统的伦理纲常造成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它对社会构成危害,另一方面,它预示着旧制度行将崩溃。今天我们读“三言”“二拍”那样的小说,难以想象,书中的故事竟发生在三百多年前。

我们关注明朝,还因为明代确有许多看点,有许多威武雄壮、辉煌史册的故事,有许多悲惨凄厉、婉转哀伤的戏剧,更有许多扑朔迷离、难解难辨的谜团。

先说明朝的成立本身就是一个谜。一支和秘密宗教明教关系甚深的红巾军,一个走投无路的穷和尚,竟然夺得了天下。权倾一时的丞相胡惟庸、屡立战功的蓝玉,怎么忽然有了谋反之心?本是为了屏藩帝宝的亲王怎么成了篡夺天下的乱臣贼子?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甘心赴死,要为一个失败的皇帝殉难?建文帝的生死不明,这个六百年的谜怎样解开?燕王起兵靖难,一再声称自己是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嫡子,他的生母到底是谁?还有,明朝发生过很多奇事,正统年间,明英宗沿着祖宗的路,御驾亲征,想要再次扬威塞上,但五十万大军竟然在土木堡被瓦剌的二万八千骑兵打得溃不成军,明英宗也做了俘虏。明宪宗成化皇帝,后宫美女如云,却偏偏宠爱一个比他大十六七岁的万氏,甚至想将其立为皇后。武宗正德皇帝嫌做皇帝没有意思,偏要做“威武大将军”,又封自己为“镇国公”。嘉靖皇帝迷信方术,虐待宫婢,差点被愤怒的宫人勒死。还有,万历帝为什么大肆到全国各地搜刮钱财?他三十年不上朝,不见朝臣,很多衙门无人办公,国家机器如何运转?由于他宠爱郑贵妃,也就宠爱郑贵妃之子,因此还不肯立太子,闹出了一连串的“国本”大案,其后“梃击”、“红丸”、“移宫”,谜案一个接着一个……明朝最终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和强悍的满州铁骑逼上了绝路。由信王而入承大统的崇祯帝,如何励精图治,也已难挽狂澜于既倒。这样一个煌煌天朝,竟然败在农民军的手下,如此大好河山竟然被起于白山黑水的“东夷”满洲人占领了!崇祯帝说自己并非亡国之君。真如他所说,崇祯帝就不是亡国之君吗?当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帝在殿前鸣钟召集百官,为什么没有一人前来呢?可怜他魂归煤山,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陪伴他。还有,北京沦落后,其实明朝并没有最终灭亡,神宗之孙福王在南京被拥立为帝,这就是弘光帝。此时,明朝还有半壁江山,还有各地的数十万兵马,但弘光朝却不期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