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抗战  把工厂当作难民营——记爱国实业家陈范有

  作者   童雪


  2005年,人们将迎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遥想当年,日军的残暴、国人的奋战,涌上人们的心头。最近,实业家陈范有不顾个人利益,拖延工厂开工,并把工厂辟作南京市民避难之地的故事,被编著成《爱国实业家陈范有》一书。在该书面世前夕,趁该书编著者、陈范有先生的四子陈克澄特地从美国南加州赶来上海之际,笔者访问了他。


  陈克澄说,因为父亲不让我们过问他的事业,我们几个子女对他的一生知之甚少。直到1985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提出,为爱国事业家撰写百人名录。父亲陈范有有幸荣列其中。此后,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和其他亲属开始追寻先父一生的足迹,并先后编写、出版了若干史料。由此,父亲对于我,除了父子亲情外,更以一个致力于实业强国的爱国者而使我深深敬重和怀念。


  陈范有先生出生于1898年;安徽石埭县(今石台县)人士。他的父亲陈一甫在20世纪初中国重要的民族工业企业启新洋灰公司(即水泥公司)和滦州矿务局任要职,称得上是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受他的熏陶和教育,陈范有早年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就考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他遵父命,回家乡建造永济桥。在3年中,他实地勘察,精心设计,而又食宿自理,不取分文,建成一座11孔、长180米的4车道钢筋水泥结构大桥。大桥成了徽州到芜湖的通道,受到乡亲和过往旅客的赞扬。1925年,陈范有到天津启新洋灰公司任土木工程师;后赴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等国考察学习。1933年,他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随着战火蔓延,启新公司决定放弃在北方的投资计划,由力主南下建厂的陈范有到南京创建江南水泥厂。陈范有和同人们一起努力,到1937年,一座用德国、丹麦等所产制造和电气设备装备的年产20万吨水泥的现代化工厂屹立在南京栖霞山东麓。然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江南水泥厂天津董事会决定:坚决不与日军合作;竭尽可能保护工厂。陈范有执行这个决定,一方面借口“设备安装尚未完成,产权还属德国和丹麦”,安排两国在厂的有关人员出面护厂。同时,拆下重要机件,秘藏机器图样.另一方面,组织大部分员工向汉口疏散。


  是年年底,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市民纷纷避难,江南水泥厂容留并照顾了大量难民。厂内储存的1400吨生产用煤和木材被用与为难民搭棚房、煮饭烧水。厂方还出资购粮煮粥施舍;设临时诊所免费施诊。先后避难的3万多人到1938年5月逐渐离去。此时,厂方又收容了一批国民党军人,并给他们换上民服,为他们治伤,向他们发了路费使他们返回家乡。


  抗战胜利后,陈范有尽力筹集资金,和新股东通力合作,建成新的江南水泥厂。1950年9月,该厂正式点火生产.次年9月开双窑生产,后经技术改造,最高年产量达到60万吨。因对中国水泥工业的贡献,陈范有被推选为全国水泥工业同行业联合会主任委员。


  陈范有先生与周恩来总理是南开中学的先后届同学。1959年,周恩来视察唐山启新洋灰公司时,得知陈范有已于1952年逝世,连连说“可惜!可惜!”


  陈克澄说,近几年来,他多方收集史料;多次实地调查,完成此书。正如王光英先生在为书作序中所写,当年在江南水泥厂所发生的故事“是另一种形式的抗日活动,显示了陈范有和他的同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情操。”


  他深情地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以此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伟大日子;缅怀父亲以及当年和他共同战斗的长辈、江南水泥厂的员工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