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师,舍我其谁?

有巢氏:你似乎对世间事相看得蛮透,又何必以“文化宗师”自许,执著这么一个虚名呢?(《东海难不倒》131问)

东海老人答:
谭嗣同说得好:“克己时,当以蝼蚁、草芥、粪土自待;救人时,当以佛天、圣贤、帝王自待。”作为儒者,就应该将最高人格理想定格于圣。化用拿破仑一句名言:不想当圣人的儒者不是好儒者。

以“文化宗师”自许,是对自己品德智慧、文化功力的高度自信,是对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承担,儒之大者与佛菩萨之大者都有这种自和信承担。

这也是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谓予不信,你能找出一个比我更“厉害”的文化人物来么?普天之下,有人能堂堂正正地在我良知主义大旗下走三招么?与当今众多的“党用大师”、国学大师相比,东海简直就超级乘以超级、绝顶加上绝顶的大宗师。当今所有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大师加在一起,抵不过我一根小指头!

当然,我并不执著。我从来就是喜笑怒骂,随心所欲,没有丝毫的“宗师相”。我的一切努力,为了尽责而已,并非指向“宗师”之名。我既不需要“御封”,也不需要学界凡夫、社会庸众的认可。世人呼我牛亦可,呼我马亦可,呼我丧家犬亦可。

佛教以名障为六障之一(六障:不见障苦受障愚痴障命尽障性障名障);萧天石先生在《道德经指玄》中总结出道家“九观法要”,其中之一是立“无名观”:以破名障,而遣名执。这方面我非常赞同,也深受道家的影响。请欣赏枭诗《圣人》:

喜笑怒骂是正常的
吃吃鸡腿吃吃豆腐
打打麻将打打架
拍拍小姐的屁股
都是正常的

但圣人不打好人
只打恶徒
打不过他不会硬打
而会去弹琴
给朋友或弟子听

圣人不仅自己有家
而且努力引世人回家
但在世人眼里
圣人常常象丧家狗

丧家狗无法收买
但可以使用
听他的话做他
忠实的学生
就可以使用他
象使用自己胳膊

别人或自己树起来的
肯定不是圣人
生前很多人崇拜的
未必是圣人

圣人一般只有自己
或少数挚友知道
甚至人世间
没有人知道
2008-11-26东海老人重修